王雷(Rani Jarkas):人民币跨境交易国际接受程度不断提高

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该组织188个成员国背书的五大储备货币之一。 随着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交易的使用日益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共有940亿美元的人民币官方储备资产,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1.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2.1万亿元(1.83万亿美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重达28.7%。 目前美元仍为国际贸易结算第一大货币。但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希望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15年底,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另外,人民币正在积极努力提高其在国际储备货币资产中的份额。 赛德思投资董事长王雷(Rani Jarkas)在亚洲有多年的金融投资经验。他表示:“我相信人民币将成为主要货币并在全球跨境经常项目交易中举足轻重,全球投资者将迎来更多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和融资产品。”

王雷(Rani Jarkas):中国放宽自贸区外资进入门槛

第一个自贸区于2013年9月份在上海设立,随后去年成立了三个新试验区——天津、福建和广东。 根据国务院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内容,这四个自贸试验区正在引导结构性改革,减轻新设公司压力,放宽外资进入门槛,暂时允许海外投资者在一些领域成立外商独资企业,包括钢铁生产和加油站运作。 此次51项调整中有超过20条包含了对外商投资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注册方面的变动。同时,外商独资企业不仅仅被局限在服务业,还拓展到了包括农业和交通在内的其他行业。 其中,上海自贸区的海外投资者可以参与大宗商品的现货交易,包括铁矿石、有色金属和棉花。自贸区管委会有望在近期批准中国家庭投资海外资本市场。 赛德思投资董事长王雷(Rani Jarkas)在亚洲有多年的金融投资经验。他表示:“放宽的资本管制和更广泛的准入已推动了自贸区内的跨境交易。我们预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将会出现持续的繁荣。”

王雷(Rani Jarkas):中国的改革展现积极成效

中国一直以来为私营企业简化手续减轻负担的努力迎来了回报,2016年上半年新注册私营企业数量超过260万,超过2013年全年的数字。 中国经济在2016年经历了许多积极的改变,结构显著改善,传统和新行业以不同速度增长。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报告显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在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2%,比前五个月6.4%的增速略有缩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季度增长为6.7%,是继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增速。 “中国经济的质量正在提高,积极因素正在增加” ,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评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说明需要新的增长引擎,然而消除产能过剩并培养新的动力需要时间。 赛德思投资董事长王雷(Rani Jarkas)在亚洲有多年的金融投资经验。他表示:“中国已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用新兴力量取代传统驱动力。这些改革将为解决中国经济困局提供意义深远的解决方法,为经济打下更坚实的基础。”